中国社会发展,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1)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中国社会发展
1.The anti-Japan war has produc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which has strengthened the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raise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a,and promote.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英文短句/例句

1.Influence on China s Soci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um Organizations;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Essay on Civil Society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China s Society;略论“市民社会”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3.A Discussion On the Unbala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China;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失衡问题探讨
4.Harmonious Society: Realistic Pursuit of Social Developments in Modern China;和谐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
5.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Basis of China s Politics Growth;和谐社会: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6.O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socialistic civil society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7.Onl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Develop China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8.I.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97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一、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9.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nsion Agency With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社会化中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研究
10.Conditions and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ocial Groups in China;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及引导
11.Harmonious Society Ken is Hit b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ocial Security Cause;和谐社会视野中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12.To Persist with People Oriented Promotes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ism;“以人为本”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3.The Feature of Social Policy Framework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ocial Work in China;中国社会政策框架特征与社会工作发展战略
14.Influence of China Trans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ces Sociality;中国社会转型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5.The Condition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Policy Context in China;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
16.A Well-off Society:New Developing Stage of Socialism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17.The Contemporary Trend of Social Progress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
18.A Well-off Society:the Developments of Socialism from Ideal to Reality in China;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
相关短句/例句

Chinese-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3)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On the Enlightenment Derived From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for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论《共产党宣言》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
4)social progress of modern China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5)development stages of Chinese socialism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1.This paper offers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Mao Zedong 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Chinese socialism, especially his theory of a “big transition”.本文对毛泽东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特别是对“大过渡”的理论及其危害作了深入的分析 ,在指出“大过渡”理论错误时 ,也指出这中间出现过“阶段论”的思想火花。
6)China socialistic development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  中国文化思想界 20世纪 30年代初就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等问题展开的论战。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以解决中国革命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导致了这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此次论战开始于1930年,延续了几年时间。论战一方以王学文、潘东周、刘梦云(张闻天)、李一氓、吴黎平(吴亮平)、杜鲁人(何干之)等为代表,因主要在《新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故名"新思潮派"。另一方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以严灵峰、任曙等为代表,因文章多登于《动力》杂志,故名"动力派";另一部分以陶希圣、周佛海等为代表,因文章多发表于《新生命》月刊,故名"新生命派"。    论战的焦点是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思潮派"认为,帝国主义入侵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维护着封建生产关系,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动力派"否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帝国主义入侵破坏了封建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新生命派"同样是否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论战的结果,更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潮派"的观点。这对革命者检讨革命失败的原因,明确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    继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之后,1932~1933年期间,又开展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的问题主要有三:①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是否经历过这样的阶段?②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没落的过程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否与人类一般的历史发展规律基本相同,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进步的历史学家以具有创见的论著对这场争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郭沫若在研究大量卜辞金石文字等文献和考古学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肯定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春秋到鸦片战争是封建制时代。吕振羽撰写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对殷代的奴隶制社会及其以前的原始社会作了有意义的探讨,他肯定秦汉以后是封建制时代,鸦片战争以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问题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直到80年代,历史学界仍在进行激烈的争论。但争论的性质已迥然不同,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是和关系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前途的政治论战紧密交织在一起的;80年代则是从学术上进行科学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