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调风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具有关闭阻尼件,用于选择性地开启和关闭用于空调气的气道。
【背景技术】
[0002]空调调风器装在车辆的仪表板中,由空调提供的空调气通过气道出口输送。通过使布置在空调调风器中气道出口上游的翅片枢转,调整空调气通过出口输送的方向。在气道中,关闭阻尼件布置在翅片的上游。关闭阻尼件在用于开启气道的开启位置与用于关闭气道的关闭位置之间绕轴线枢转。
[0003]空调调风器内采用的关闭阻尼件包括例如下述关闭阻尼件。
[0004]如图16所示,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2-214177中所描述的关闭阻尼件由两个组件构成,即阻尼件本体51和密封件53。阻尼件本体51使用硬质材料形成为板状形状。两个夹紧片52形成在阻尼件本体51的外周缘部中,在阻尼件本体51的厚度方向间隔开。密封件53使用例如聚氨酯的软质材料形成为环状。密封件53由阻尼件本体51的两个夹紧片52夹紧,从而安装于阻尼件本体51的外周缘部。当如图16双点划线所示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53保持为与保持架54的内壁面54a接触以阻挡空调气A1的流动。在关闭阻尼件50枢转至关闭位置时,关闭阻尼件50的这类密封件53挠曲。S卩,密封件53在较大面积上与保持架54的内壁面54a接触。这减少了空调气A1从内壁面54a与关闭阻尼件50之间泄漏。
[0005]但是,由于关闭阻尼件50由两个组件即阻尼件本体51和密封件53构成,增加了密封件53组件的成本,并增加了装配步骤的数量。这增加了关闭阻尼件50的制造成本。
[0006]密封件53由两个夹紧片52夹紧从而安装于阻尼件本体51。这增加了关闭阻尼件50的厚度,增加量与夹紧片52的厚度相对应。当关闭阻尼件50枢转至图16实线所示的开启位置时,关闭阻尼件50所增加的厚度减小了出口的实际开启面积。实际开启面积是这样部分的面积,该部分不包括保持架54上所布置各种组件(包括关闭阻尼件50)在垂直于空调气A1流动方向(通过开口)延伸的假想平面中的投影。随着实际开口面积的减小,对气流的阻力增加。这增加了压力损失并产生噪音。
[0007]此外,空调气A1从密封件53的角部变成分开的,因此阻碍了空调气A1的流动。因此增加了压力损失。
[0008]相比较,参见图17,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4-74945中描述了一种关闭阻尼件,其包括作为框架部的阻尼件本体61以及比阻尼件本体61软的密封部62。密封部62与阻尼件本体61 —体形成,以至少沿着阻尼件本体61的外周缘部延伸。密封部62包括末端密封部63以及挠性连接部64,该挠性连接部64用于将末端密封部63与阻尼件本体61连接至一起。末端密封部63具有圆形剖面,以及,连接部64具有矩形剖面。当处于图17双点划线所示的关闭位置时,末端密封部63保持为与保持架65的内壁面65a相接触。
[0009]在这种关闭阻尼件60中,由于密封部62与阻尼件本体61 —体形成,无需将密封件53连接至图16所示的关闭阻尼件50。这降低了关闭阻尼件60的制造成本。
[0010]如图18所示,当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接部64弹性变形,并且,通过由连接部64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使具有圆形剖面的末端密封部63压抵内壁面65a。这抑制了空调气A1从内壁面65a与关闭阻尼件60之间的泄漏。
[0011]此外,由于关闭阻尼件60不需要包括图16所示的两个夹紧片52,关闭阻尼件60的厚度相对较小。这抑制了在关闭阻尼件60处于图17实线所示开启位置时由密封部62导致的出口实际开口面积的减小。相应地,减小气流阻力以及压力损失,并抑制噪音的产生。
[0012]末端密封部63的剖面为圆形因而末端密封部63没有角部,此事实也导致气流阻力以及压力损失的这种减小。
[0013]然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4-74945所描述的关闭阻尼件60包括薄板状连接部64,该薄板状连接部64如图19所示形成在末端密封部63的下游位置。存在区域R1,此区域中在连接部64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侧上产生湍流。因此,在空调气A1沿位于开启位置的关闭阻尼件60流动时经过末端密封部63之后,在区域R1中会产生湍流,从而导致压力损失。
【发明内容】
[0014]据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调风器,其能够在关闭阻尼件处于开启位置时进一步减少压力损失。
[0015]为达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包括管状保持架以及布置在保持架中的关闭阻尼件,该管状保持架具有用于空调气的气道。关闭阻尼件具有用作框架部的阻尼件本体以及比阻尼件本体软的密封部,其中,关闭阻尼件在用于开启气道的开启位置与用于关闭气道的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密封部包括末端密封部和挠性连接部,在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末端密封部与保持架的内壁面相接触,以及,该挠性连接部将末端密封部与阻尼件本体连接在一起。末端密封部具有由凸出弯曲部构成的剖面,以及,末端密封部在弯曲部处与保持架的内壁面相接触。连接部于纵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具有朝阻尼件本体增加的厚度。
[0016]在上述的结构中,当关闭阻尼件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接部挠曲,并且末端密封部在凸出弯曲部处与保持架的内壁面相接触。由连接部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使末端密封部压抵向保持架的内壁面。增厚部的厚度朝阻尼件本体增加,因此,改善了增厚部的刚性。这增加了由增厚部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因此,使末端密封部可靠地压抵保持架的内壁面。此外,可靠挤压的末端密封部以很大程度弹性变形。因此,末端密封部在较大面积上接触保持架的内壁面。结果,改善了关闭阻尼件的密封部相对于保持架内壁面的紧密接触性能。
[0017]相比较,当关闭阻尼件处于开启位置并且空调气在气道内流动时,空调气沿关闭阻尼件前进。空调气在密封部中首先沿着末端密封部流动。末端密封部的剖面由凸出弯曲部构成。通过沿着弯曲部流动,空调气逐渐改变其流动方向。在经过末端密封部之后,空调气沿连接部流动。连接部中由增厚部构成的部分的厚度朝阻尼件本体增加。在连接部厚度方向上,在连接部的相对侧不会产生在空调气中生成湍流的区域。结果,通过沿着增厚部前进,允许空调气有效地向下游流动同时抑制湍流。当沿着连接部流动时,这样减小了对空调气的阻力,并减少了空调气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18]图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车辆的空调调风器的侧向剖视图,示出空调调风器的内部结构,关闭阻尼件枢转至开启位置;
[0019]图1B是放大侧向剖视图,示出图1A的一部分;
[0020]图2是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图1A所示的关闭阻尼件枢转至关闭位置;
[0021]图3A是俯视剖视图,示出图1A所示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
[0022]图3B是放大俯视剖视图,示出图3A的一部分;
[0023]图3C是放大俯视剖视图,示出不同于图3B所示部分的图3A的另一部分;
[0024]图4是轴测图,示出图1A所示的关闭阻尼件;
[0025]图5是正视图,示出图1A所示的关闭阻尼件;
[0026]图6是沿图5线6-6剖切的剖视图;
[0027]图7A是沿图5线7A-7A剖切的剖视图;
[0028]图7B是放大剖视图,示出图7A的一部分;
[0029]图7C是放大剖视图,示出不同于图7B所示部分的图7A的另一部分;
[0030]图8是侧向剖视图,示出图1A所示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弹性变形增厚部使末端密封部压抵横壁部的内壁面;
[0031]图9是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车辆的空调调风器的关闭阻尼件;
[0032]图10是正视图,示出图9所示的关闭阻尼件;
[0033]图11是沿图10的线11-11剖切的剖视图;
[0034]图12A是沿图10的线12A-12A剖切的剖视图;
[0035]图12B是放大剖视图,示出图12A的一部分;
[0036]图12C是放大剖视图,示出不同于图12B所示部分的图12A的另一部分;
[0037]图13是轴测图,示出图9所示关闭阻尼件的变化例;
[0038]图14是正视图,示出图13所示的关闭阻尼件;
[0039]图15是沿图14的线15-15剖切的剖视图;
[0040]图16是常规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的侧向剖视图,示出关闭阻尼件及其周边部分;
[0041]图17是不同于图16所示空调调风器的另一种常规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的侧向剖视图,示出关闭阻尼件及其周边部分;
[0042]图18是图17所示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的侧向剖视图,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关闭阻尼件处于关闭位置,密封部保持为与保持架的内壁面相接触;以及
[0043]图19是侧向剖视图,示出图17空调调风器的一部分以及在空调气中产生湍流的区域,其中关闭阻尼件处于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第一实施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