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参见图1A至图8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调调风器。
[0046]下文中,车辆前进的方向称为前方,反向称为后方,高度方向称为竖向。
[0047]在车厢中,仪表板布置在车辆前座椅(驾驶员座椅和前乘员座椅)的前方。空调调风器装在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部以及仪表板的相对的侧部(两个侧部)。
[0048]如图1所示,各空调调风器包括作为基本组成部分的保持架10以及多个翅片。下面描述各组件的结构。
[0049]< 保持架 10>
[0050]保持架10由多个组件构成,并为带相对开口端的管状,各组件由硬质塑料材料形成。保持架10的内部空间构成用于从空调(未示出)供给空调气A1的通道(下文中称为“气道11”)。关于空调气A1在气道11内的流动方向,靠近空调的一侧为上游侧,以及,远离空调的一侧为下游侧。气道11的下游端构成用于空调气A1的出口 12。出口 12具有横向长条状的矩形,在车辆宽度方向(垂直于图1A纸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竖向上的尺寸。
[0051]气道11由保持架10的四个壁部包围。四个壁部是:一对竖向壁部13 (见图3),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一对横向壁部14,其在竖向上彼此相对。竖向壁部13的内壁面13a以及横向壁部14的内壁面14a各自由平坦表面形成。
[0052]< 翅片 >
[0053]翅片包括多个下游翅片17以及多个上游翅片15。下游翅片17布置在气道11的出口 12的上游附近,并在竖向间隔开。支撑轴(未示出)从各下游翅片17在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面伸出,并在车辆宽度方向朝外伸出。用这两个支撑轴使各下游翅片17由两个竖向壁部13支撑。这允许下游翅片17在竖向绕支撑轴枢转。
[0054]在气道11中,上游翅片15布置在下游翅片17的上游,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开。支撑轴16从各上游翅片15的竖向相对端面伸出,并在竖向朝外伸出。用这两个支撑轴16使各上游翅片15由两个横向壁部14支撑。这允许上游翅片15在车辆宽度方向绕支撑轴16枢转。
[0055]在空调调风器中,当空调气A1穿过气道11时,空调气A1沿上游翅片15和下游翅片17流动。通过对应的两个支撑轴16,各上游翅片15安装在竖向端处。因此,通过绕两个支撑轴16枢转,允许各上游翅片15改变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倾斜度。通过对应的两个支撑轴,各下游翅片17安装在横向端处。因此,通过绕两个支撑轴枢转,允许各下游翅片17改变相对于竖向的倾斜度。空调气A1在对应于上游翅片15倾斜度以及下游翅片17倾斜度的方向上流动,并从出口 12吹出。
[0056]<关闭阻尼件20>
[0057]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之外,空调调风器在保持架10中包括平板状关闭阻尼件20,该关闭阻尼件20布置在上游翅片15上游。关闭阻尼件20绕一对轴杆21 (见图4和图5)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两个轴杆21中的一个由独立于关闭阻尼件20的部件构成,在图4与图5中均未示出。当处于开启位置时,关闭阻尼件20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两个横向壁部14之间的中部成为平行或大致平行于该两个横向壁部14(如图1A中实线所示)。当处于关闭位置时,关闭阻尼件20处于相对于两个横向壁部14倾斜的状态(如图1A中双点划线所示)。
[0058]关闭阻尼件20包括作为框架部的阻尼件本体22以及密封部27。
[0059]阻尼件本体22由例如聚丙烯(PP)的硬质塑料形成。阻尼件本体22的主要部分由厚度为T1的平板状基部23构成。基部23成型为横向长条状的矩形板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的尺寸大于基部23在垂直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请参见图4和图5,为使基部23的各周缘部彼此区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周缘部称为竖向周缘部24,以及,垂直于竖向周缘部24的周缘部称为横向周缘部25。
[0060]如图1A和图2所示,基部23的各横向周缘部25包括薄部26,薄部26具有的厚度T2小于基部23的厚度,并沿横向周缘部25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薄部26与基部23 —体形成。在第一实施例中,基部23的厚度T1设定为2.5mm,以及,各薄部26的厚度T2设定为1.0mrn。
[0061]各竖向周缘部24具有轴杆21。用轴杆21使阻尼件本体22由两个竖向壁部13支撑。
[0062]密封部27由比阻尼件本体22材料软的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PE)。TPE是聚合材料,在加热时会塑化因此可以如塑料那样加工,并且在常温时表现出弹性体的性能。密封部27的硬度优选在30至70肖氏硬度A的范围内。在前述硬度范围内,使密封部27的硬度不会过大。因此,使增厚部36 (后文描述)弹性变形所需的操作载荷不易过度增加。此外,增厚部36的弹性变形量变得适当,因此,处在关闭位置时,在末端密封部31与相应的一个横向壁部14之间不易形成间隙。此外,增厚部36的柔性不会过大。因此,处在关闭位置时,密封部27不易由于空调气A1产生的气压而摇摆。这维持了密封部27相对于横向壁部14的期望密封性能。密封部27的硬度更优选在40至60肖氏硬度A的范围内。在第一实施例中,密封部27的硬度设定为50肖氏硬度A。
[0063]密封部27与阻尼件本体22的外周缘部一体形成,以至少沿外周缘部延伸。在第一实施例中,密封部27大致沿阻尼件本体22外周缘部的整个外周形成。
[0064]参见图4和图5,为使密封部27彼此区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部分称为竖向密封部28,以及,垂直于竖向密封部28的部分称为横向密封部29。竖向密封部28的功能不同于横向密封部29的功能。无论关闭阻尼件20的倾斜角如何,两个竖向密封部28总是定位为靠近相应竖向壁部13的内壁面13a,或保持为稍微接触。当关闭阻尼件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两个横向密封部29保持为与相应横向壁部14的内壁面14a接触。
[0065]如图1B、图4和图5所示,竖向密封部28和横向密封部29各自包括末端密封部31和连接部35。参见图3A至图3C以及图6,关闭阻尼件20的横向尺寸Ml设定为这样的值,使得无论关闭阻尼件20的倾斜角如何,各竖向密封部28的末端密封部31定位为靠近相应竖向壁部13的内壁面13a,或保持为稍微接触。更具体地,关闭阻尼件20的横向尺寸Ml设定为这样的值,使得各竖向密封部28的末端密封部31与相应内壁面13a之间的间隙G1在0mm至0.5mm的范围内。如果间隙G1在此范围内,空调气A1从关闭阻尼件20的各竖向密封部28与相应竖向壁部13之间泄漏的量落在允许范围之内。进一步,各竖向密封部28不易与相应的竖向壁部13接触。这也使得用于使关闭阻尼件20枢转的操作载荷不易变得过大。结果,还抑制了关闭阻尼件20耐久性降低。
[0066]如图2所示,关闭阻尼件20的竖向尺寸M2设定为这样的值,当关闭阻尼件20枢转至关闭位置时横向密封部29的连接部35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各横向密封部29的末端密封部31保持为与相应的横向壁部14接触。换言之,关闭阻尼件20的竖向尺寸M2设定为这样的值,关闭阻尼件20枢转至关闭位置,假设连接部35没有挠曲,横向密封部29与相应横向壁部14各以重叠量L1重叠。重叠量L1优选在1.0mm至1.5mm范围内。当重叠量L1处在此范围内时,用于使关闭阻尼件20枢转至关闭位置的操作载荷的大小适当。此外,即使保持架10的尺寸和关闭阻尼件20的尺寸为可变化量的最大值时,允许横向密封部29与相对的横向壁部14接触。S卩,避免在关闭阻尼件20的各横向密封部29与相应横向壁部14之间形成间隙。
[0067]参见图7A至图7C,各末端密封部31所具有的剖面由凸出弯曲部32构成,并用标号CS示出。当关闭阻尼件20定位在关闭位置时,相应末端密封部31保持为在弯曲部32处与横向壁部14的内壁面14a相接触(见图8)。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弯曲部32以单一曲率弯曲。因此,剖面CS形状类似于圆形。
[0068]各连接部35是用于将一个相应的末端密封部31与阻尼件本体22连接至一起的部分,并且其具有挠性。在连接部35的纵向上,各横向密封部29的连接部35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增厚部36,该增厚部36所具有的厚度朝阻尼件本体22逐渐增加。各增厚部36的最大厚度值设定为等于或接近于基部23的厚度T1 (图1A)。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增厚部36在相应横向密封部29的连接部35的纵向整个长度上延伸。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增厚部36还设置在竖向密封部28的连接部35中。
[0069]如图7B和图7C所示,相对于垂直于阻尼件本体2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P1,位于各增厚部36厚度方向(图7B和图7C中为左右方向)相对侧上的倾斜面37各自以固定角度α倾斜。角度α优选在5°至25°范围内。当角度α在此范围内时,在关闭阻尼件20位于开启位置时,空调气Α1的流动方向不易因增厚部36而快速改变。因此,不易产生湍流。此外,确保各增厚部36的刚性,使得当关闭阻尼件20位于关闭位置时,增厚部36不会过度弹性变形。角度α更优选在10°至20°范围内。在第一实施例中,角度α设定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