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及使用该缓冲器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22260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件302的内径比螺母主体300的内凸缘部309及保持部件301的内凸缘部 317的内径小。环部件302的外径比内凸缘部309、317的内径大。
[0095] 0型圈303是橡胶制的弹性部件并具有圆环形状。当0型圈303处于自然状态时, 内径比环部件302的外径小,外径比螺母主体300的筒状部308的内径大。
[0096] 在组装上述螺母27的情况下,使0型圈303嵌合于螺母主体300的筒状部308的 自内凸缘部309突出的部分的内侧。使环部件302嵌合于0型圈303的内侧,并使保持部 件301的内螺纹314与螺母主体300的外螺纹310螺纹结合。此时,拧入保持部件301,直 到使内凸缘部317与螺母主体300的端面中、位于筒状部308的与主部307相反的一侧的 端面抵接。由此,在螺母主体300的内凸缘部309和保持部件301的内凸缘部317之间保 持0型圈303及环部件302。此时,0型圈303配置在环部件302的外周侧并弹性变形。其 结果为,对环部件302的外周部和螺母主体300的筒状部308的间隙进行密封,同时利用其 弹性力将环部件302保持成相对于螺母27呈同心状。由于该中立状态,环部件302构成为 在使0型圈303进一步弹性变形的同时能够在全部径向上移动。
[0097] 如上所述地预先组装的螺母27将螺母主体300的轴向上与保持部件301相反的 一侧配置于阀限制部126侧,使内螺纹314与前端杆26的外螺纹62螺纹结合。若拧上螺 母27,则将阀限制部126、多张盘125、座部件124、多张盘123、衰减阀主体122、多张盘121、 活塞15、多张盘181、衰减阀主体182、多张盘183、座部件184、多张盘185及阀限制部186 各自的内周侧夹持在螺母27和前端杆26的中间轴部58的安装轴部59侧的阶梯面225之 间。在该状态下,环部件302能够在径向上移动地配置于活塞杆18的第二端侧。
[0098] 调节针31为金属制,如图4所示,具有主体轴部229和支承凸缘部230。支承凸 缘部230从主体轴部229的第一端向径向扩张。如图1所示,调节针31在支承凸缘部230 处支承于基阀23。如图4所示,在主体轴部229中具有大径轴部231、第一锥形轴部232、 第二锥形轴部233、第三锥形轴部234、小径轴部235。大径轴部231形成在支承凸缘部230 侦k第一锥形轴部232形成于大径轴部231上的与支承凸缘部230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第 二锥形轴部233形成于第一锥形轴部232上的与大径轴部23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第三锥 形轴部234形成于第二锥形轴部233上的与第一锥形轴部23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小径轴 部235形成于第三锥形轴部234上的与第二锥形轴部233相反的一侧。
[0099] 图5是表示调节针31的各部的直径(针径R)与轴向位置(P)的关系的曲线图。 轴向位置Pal的缩短侧(图5左侧)表示大径轴部231。大径轴部231具有恒定直径。轴 向位置Pal至Pa2表示第一锥形轴部232。第一锥形轴部232形成为第二端侧(基阀侧,图 4左侧)与大径轴部231相连,并且越靠向第一端侧(第二锥形轴部233侧,图4右侧)直 径越小的锥形状。轴向位置Pa2至Pa3表示第二锥形轴部233。第二锥形轴部233形成为 第二端侧与第一锥形轴部232相连,并且越靠向第一端侧直径越小的锥形状。轴向位置Pa3 至Pa4表示第三锥形轴部234。第三锥形轴部234形成为第二端侧与第二锥形轴部233相 连,并且越靠向第一端侧直径越小的锥形状。轴向位置Pa4的伸长侧(图5右侧)表示小 径轴部235。小径轴部235为恒定直径,并且一端侧与第三锥形轴部234相连。从而,小径 轴部235比大径轴部231直径小。关于大径侧和小径侧的直径差除以轴向长度的锥度,轴 向位置Pa3至Pa4的第三锥形轴部234比轴向位置Pal至Pa2的第一锥形轴部232小,轴 向位置Pa2至Pa3的第二锥形轴部233比轴向位置Pa3至Pa4的第三锥形轴部234小。换 言之,在从第一锥形轴部232至第三锥形轴部234的锥度中,第一锥形轴部232最大,第二 锥形轴部233最小,第三锥形轴部234为它们的中间值。
[0100] 如图2所示,调节针31插入螺母27的环部件302的内侧和插入孔30。插入孔30 由活塞杆18的贯通孔29和插入孔28构成。在调节针31和活塞杆18之间形成杆内连通 路32。这里,螺母27的环部件302和调节针31的间隙以比杆内连通路32狭窄的通路面积 使杆内连通路32和下室17连通。其结果为,螺母27的环部件302和调节针31的间隙成 为可变节流孔(连通路)237。可变节流孔237根据直径如上所述地变化的调节针31相对 于螺母27相对移动的轴向位置使通路面积变化。换言之,可变节流孔237由环部件302的 内周部和调节针31的外周部的与环部件302的内周部对置的部分形成。因此,可变节流孔 237构成为能够根据活塞杆18相对于缸体10的位移使通路面积变化。即,可变节流孔237 根据活塞杆18的位置使通路面积变化。
[0101] 具体地,若使调节针31的大径轴部231与环部件302的轴向位置相对,则可变节 流孔237的通路面积最狭窄,成为实质上限制油液的流通的状态。另外,若使调节针31的 小径轴部235与环部件302的轴向位置相对,则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最广,成为允许 油液的流通的状态。而且,若使调节针31的第一锥形轴部232、第二锥形轴部233及第三锥 形轴部234与环部件302的轴向位置相对,则可变节流孔237成为允许油液的流通的状态。 而且,可变节流孔237构成为环部件302位于越靠向小径轴部235侧的位置则通路面积越 广。此外,通过活塞杆18的第一锥形轴部232至第三锥形轴部234的形状,使可变节流孔 237的通路面积相对于环部件302向伸长侧在轴向上的移动量的扩大率变化。即,当环部 件302在第一锥形轴部232上移动时该扩大率最大,当环部件302在第二锥形轴部233上 移动时该扩大率最小。另外,当环部件302在第三锥形轴部234上移动时,该扩大率比在第 一锥形轴部232上移动时小,并且比在第二锥形轴部233上移动时大。
[0102] 保持于螺母27的环部件302及0型圈303和设于缸体10侧的调节针31构成通 路面积调节机构(衰减力产生构件)238。通路面积调节机构238根据活塞杆18的位置调 节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换言之,通路面积调节机构238利用调节针31调节可变节 流孔237的通路面积。
[0103] 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相对于以缸体10为基准的活塞杆18的行程位置的关 系通过上述通路面积调节机构238变化。当活塞杆18比缩短侧的最短侧规定位置Sal更 靠缩短侧时,环部件302和大径轴部231的轴向位置相对,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为最 小的恒定值。另外,从最短侧规定位置Sal至伸长侧的第一中间规定位置Sa2,环部件302 和第一锥形轴部232的轴向位置相对,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随着靠向伸长侧而成正 比地变大。此时,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以最大的扩大率扩大。另外,从第一中间规定 位置Sa2至伸长侧的第二中间规定位置Sa3,环部件302和第二锥形轴部233的轴向位置相 对,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随着靠向伸长侧而成正比地变大。此时,可变节流孔237的 通路面积以最小的扩大率扩大。另外,从第二中间规定位置Sa3至伸长侧的最长侧规定位 置Sa4,环部件302和第三锥形轴部234的轴向位置相对,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随着 靠向伸长侧而成正比地变大。此时,可变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以上述中间的扩大率扩大。 另外,在最长侧规定位置Sa4的伸长侧,环部件302与小径轴部235的轴向位置相对,可变 节流孔237的通路面积为最大的恒定值。
[0104] 如图1所示,在外筒12的底部和内筒11之间设有基阀23。基阀23具有:大致圆 板状的基阀部件241、盘242、盘243、安装销244、卡止部件245、支承板246。基阀部件241 与内筒11的下端嵌合并划分出下室17和储液室13。盘242设于基阀部件241的下侧、即 储液室13侧。盘243设于基阀部件241的上侧、即下室17侧。安装销244将盘242及盘 243安装于基阀部件241。卡止部件245安装于基阀部件241的外周侧。支承板246和基 阀部件241夹持调节针31的支承凸缘部230。在安装销244与基阀部件241之间夹持盘 242及盘243的径向中央侧。
[0105] 在基阀部件241上,使安装销244插通径向的中央的销插通孔248形成于该销插 通孔248的外侧。在基阀部件241上,使油液在下室17和储液室13之间流通的多个通路 孔249形成于通路孔249的外侧。在基阀部件241上形成有使油液在下室17和储液室13 之间流通的多个通路孔250。储液室13侧的盘242允许油液从下室17经由内侧的通路孔 249向储液室13的流动。另一方面,储液室13侧的盘242限制油液从储液室13经由内侧 的通路孔249向下室17的流动。盘243允许油液从储液室13经由外侧的通路孔250向下 室17的流动。另一方面,盘243限制油液从下室17经由外侧的通路孔250向储液室13的 流动。
[0106] 盘242和基阀部件241构成缩短侧的衰减阀252。缩短侧的衰减阀252在缩短行 程中开阀,油液从下室17流向储液室13并产生衰减力。盘243和基阀部件241构成吸入 阀253。吸入阀253在伸长行程中开阀,油液从储液室13流向下室17内。另外,由于与设 于活塞15的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5的关系,吸入阀253主要发挥如下功能,不会实 质产生衰减力地使油液从下室17流向储液室13,以将因活塞杆18向缸体10的进入而产生 的油液的多余部分排出。
[0107] 卡止部件245具有筒形状,并使基阀部件241嵌合于其内侧。基阀部件241利用 卡止部件245嵌合于内筒11下端的内周部。在卡止部件245的活塞15侧的端部形成有向 径向内侧伸出的卡止凸缘部255。支承板246的外周部卡止于卡止凸缘部255的与活塞15 相反的一侧。支承板246的内周部卡止于调节针31上的支承凸缘部230的活塞15侧。由 此,卡止部件245及支承板246将调节针31的支承凸缘部230保持成与安装销244抵接的 状态。其结果为,调节针31在一端侧的支承凸缘部230处固定于缸体KH则。
[0108]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中,在活塞杆18相对于缸体10从图6所示的最短侧 规定位置Sal进一步压入缸体10的内部的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回弹缓冲弹簧38的长 度不缩短。如图2及图3的中心线右侧所示,通路面积调节机构101未被包括回弹缓冲弹 簧38的弹簧机构100按压,而使开闭盘86从抵接盘88离开,从而连通路99的节流孔98 的通路面积为最大。另外,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通路面积调节机构238使环部件302 与调节针31的大径轴部231的轴向位置相对来将可变节流孔237大致封闭。在最短侧规 定范围AaO内,杆内连通路32经由上述连通路99而与上室16连通。另外,在最短侧规定 范围AaO内,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4的先导室140和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5 的先导室200均经由杆内连通路32而与上室16连通。
[0109] 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在活塞杆18向缸体10的外部拉出的伸长行程中,活塞 15向上室16侧移动,上室16的压力上升并且下室17的压力下降。于是,上室16的压力 经由形成于活塞15的伸长侧的连通路111作用于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4的衰减阀 147的衰减阀主体122。此时,先导室140经由连通路99、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 141而与上室16连通。由于使向座部117的方向的先导压作用于衰减阀主体122,所以先 导室140成为接近上室16的压力状态,随着上室16的压力上升而先导压也上升。
[0110] 在该状态中,当活塞速度慢时,先导室140的压力上升能够追随上室16的压力上 升。因此,衰减阀主体122受到的压差变小,成为难以从座部117离开的状态。从而,来自 上室16的油液从连通路99、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41通过先导室140,经由盘 阀153的多张盘125的节流孔154向下室17流动,产生节流孔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的 平方大致成正比)的衰减力。因此,在衰减力相对于活塞速度的特性中,相对于活塞速度的 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比较高。
[0111] 另外,即使在活塞速度比上述情况快时,衰减阀主体122也不会从座部117离开。 来自上室16的油液从连通路99、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41通过先导室140, 在打开盘阀153的多张盘125的同时通过座部137和多张盘125之间,向下室17流动,产 生阀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正比)的衰减力。因此,在衰减力相对于活塞速度的 特性中,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稍稍下降。如上所述,在最短侧规定范围 AaO内,为图6中由实线表示的、表示伸长行程的衰减力的伸长侧衰减系数高且基本恒定的 硬的伸长侧硬状态。
[0112] 另外,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在活塞杆18向缸体10的内部压入的缩短行程 中,活塞15向上室17侧移动,下室17的压力上升并且上室16的压力下降。于是,上室17 的液压经由形成于活塞15的缩短侧的连通路112作用于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5的 衰减阀207的衰减阀主体182。此时,使向座部118的方向的先导压作用于衰减阀主体182 的先导室200经由连通路99、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201而与上室16连通。因 此,成为接近上室16的压力状态,先导压下降。从而,衰减阀主体182受到的压差变大,比 较容易从座部118离开地打开,油液经由活塞15和座部件184之间的径向的通路208流向 上室16侧。如上所述,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为图6中由虚线表示的、表示缩短行程的 衰减力的缩短侧衰减系数低且基本恒定的软的状态。
[0113] 以上,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活塞杆18从最短侧规定位置Sal进一步压入缸 体10的内部。在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内,为最短侧特性,其中,图6中由实线表示的伸长侧 衰减系数为硬的伸长侧硬状态,图6中由虚线表示的缩短侧衰减系数为软的状态。
[0114] 另外,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活塞杆18相对于缸体10从最长侧规定位置Sa4 进一步向缸体10的外部伸出。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缓冲体39与杆引导件21抵接, 包括回弹缓冲弹簧38的弹簧机构100的长度缩短。由此,如图2及图3的中心线左侧所示, 通路面积调节机构101利用弹簧机构100的传递部件71将波形弹簧72压扁,使开闭盘86 与抵接盘88抵接,从而封闭连通路99。另外,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通路面积调节机 构238使环部件302与调节针31的小径轴部235的轴向位置相对来使可变节流孔237的 通路面积最大。在该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杆内连通路32经由可变节流孔237而与下室 17连通。另外,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4的先导室140和缩 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5的先导室200均经由可变节流孔237、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 流入通路14U201而与下室17连通。
[0115] 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在活塞杆18向缸体10的外部拉出的伸长行程中,活塞 15向上室16侧移动,上室16的压力上升并且下室17的压力下降。于是,上室16的压力经 由形成于活塞15的伸长侧的连通路111作用于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14的衰减阀主 体122。此时,先导室140经由可变节流孔237、杆内连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41而与 下室17连通。由于使向座部117的方向的先导压作用于衰减阀主体122,所以先导室140 成为接近下室17的压力状态,先导压下降。从而,衰减阀主体122受到的压差变大,比较容 易从座部117离开地打开。其结果为,衰减阀主体122中,油液经由活塞15和座部件124 之间的径向的通路148向下室17侧流动。由此,衰减力下降。如上所述,在最长侧规定范 围Aa4内,图6中由实线表示的伸长行程的伸长侧衰减系数降低,成为软的伸长侧软状态。 最短侧规定范围AaO和最长侧规定范围Aa4的衰减系数的差为衰减系数的可变幅度w。
[0116] 另外,在最长侧规定范围Aa4内,在活塞杆18向缸体10的内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