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criminology
1)criminology[英][,kr?m?'n?l?d?i][美]['kr?m?'nɑl?d??]犯罪学
1.Competitive sports crimes as seen from criminology;竞技体育犯罪论——以犯罪学为视角
2.Inspection and Reconsideration of our Country s Criminology Research Method;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3.Three issues on research of criminology in China;中国犯罪学研究三题——方法多元、范式展开与规则确立
英文短句/例句

1.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riminology国际犯罪学学会(犯罪学学会)
2.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rime, criminals, criminal behavior, and corrections.犯罪学以犯罪、罪犯、犯罪行为以及刑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criminology: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rime, criminals, criminal behavior, and corrections."犯罪学:以犯罪、罪犯、犯罪行为以及刑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Concepts of Crime betwee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Law;论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
5.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澳大利亚犯罪学研究所(犯罪学所)
6.Researches into Crimes Committed by Collegestudents from the Criminological Angle;犯罪学视域中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7.Analysing the Concept of "Crime"in the Criminological from Philosophy Angle;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哲学角度评析
8.He is interested in the issues of crime and criminology.他对犯罪及犯罪学方面的问题感兴趣。
9.Competitive sports crimes as seen from criminology;竞技体育犯罪论——以犯罪学为视角
10.Doubt About Treating Unlawful Procurement of Benefit as a Capital Offense: In Perspective of Criminology;贪利性犯罪死刑正当性的犯罪学追问
11.To search the cause of the securities crime--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criminology visual angle;证券犯罪原因初探——犯罪学视角的考察
12.From Cause Study of Committed Crime to the Study of Crime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重新定义犯罪学概念
13.How Does the Criminology Form Its Concept of Crime;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何以可能——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反思性研究
14.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Higher Studies in Criminal Sciences国际犯罪学高级研究所
15.On the effect of crimes caused-by poverty--Crimin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rimes committed by the poor people in city;论贫困对犯罪的正效应——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的犯罪学分析
16.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Crime in Penal Code and Criminology;刑法学与犯罪学犯罪概念的碰撞与交融
17.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e Paticularity of the Sudy of Criminalogy in the Subjective Aspect;浅析犯罪学在犯罪主观方面研究的特殊性
18.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Duty Crime in the Angle of Criminology犯罪学视角下的中俄职务犯罪比较研究
相关短句/例句

Concept of crime in criminology犯罪学犯罪概念
3)history of criminology犯罪学史
4)student delinquency and crime学生犯罪
1.This paper analyses student delinquency and crime with the chess-game theory,establishes a game model of the judicial department and problem students,and also analyses the selection of strategy.近年来,大中学生犯罪现象的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困扰各级主管部门的热点问题。
5)criminologists犯罪学家
6)criminal learning犯罪学习
延伸阅读

犯罪学犯罪学criminology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把犯罪和犯罪者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称犯罪原因学,也就是狭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原因及其规律,是为了有效地处理和预防犯罪,从而又须寻求相应而有效的犯罪对策,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的称为刑事政策学。广义的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英美各国的犯罪学主要从广义,欧陆各国学者多从狭义,日本学者不常用犯罪学而用刑事学一词,倾向于广义。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比较受人注意的有下面几种。犯罪人类学从身体构造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一种资产阶级理论。龙勃罗梭(1835~1909)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犯罪者进行研究。他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和服刑犯人的观察和检定的结果,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提出天生犯罪人类型说。他认为,这一类犯人由于有着与生俱来的身体构造方面的特征,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天生犯罪人是由隔世遗传而来的野蛮人的返祖现象,是人类学上的变种。天生犯罪人说问世以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这种学说本身虽没有实际的科学价值,但对犯罪者进行研究的方向却被继承了下来。犯罪生物学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犯罪学者继承了龙勃罗梭关于犯罪者是人类的变种的想法,提出了犯罪者是不是异常人的命题,广泛地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属于犯罪生物学方面的,除体质性格类型学外,还包括关于内分泌腺、遗传负因、犯罪者家族、孪生儿等与产生犯罪的关系的研究。犯罪生物学不像龙勃罗梭那样,认为犯罪者具有与社会、个人环境无关的必然陷于犯罪的素质,而是广泛地研究体质、性格、环境与犯罪的关系,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犯罪人类学派的武断性。犯罪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同犯罪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关于犯罪心理学的早期研究,一般都从精神病理学入手,例如法国医师代斯皮纳(1812~1892)认为犯罪者缺乏道德感情,刑罚对他不起作用,重要的是要予以教育或隔离。龙勃罗梭提到过天生犯罪人的精神特征是变质的精神状态。其学生加罗法洛则提到由于缺乏基本的道德感情(同情、正直)而实施的犯罪,属于自然犯的行为,其人则是典型的犯罪者。后来的犯罪心理学不同,侧重研究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与犯罪的关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他的学生A.阿德勒(1870~1937)的个性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或人格是由“伊德”、“自我”和“超自我”形成的。“伊德”是一切生来本能(如食、色等)的源泉。人们的活动方向,主要是由下意识的性本能决定的,犯罪也是如此。这就是有名的泛性欲说。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当“自我”要求获得本能的满足而又不能按照“超自我”所要求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时,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刑罚是没有意义的。阿德勒不同意泛性欲说,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感复合”。当人的生活本能在社会生活进程中受到压制,便产生自卑感,更由于不自觉的欲求而产生犯罪,其原动力则是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征服欲或权势欲。伴随着资本主义而来的贫富悬殊,经济的社会的压迫加剧,又使自卑感和反抗心增强。这个学派用下意识活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现象进行解释,被称为深层心理学的犯罪理论。犯罪社会学从社会环境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理论。首先开拓这一领域的是犯罪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A.凯特莱(1796~1874)和法国的A.M.盖里(1802~1866)等。他们运用统计方法,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现象与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经济、地域、季节、气候等的联系中,发现犯罪的种类和频率,每年相同,从犯罪者的年龄、性别、贫富、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中,亦发现同样的规律性。凯特莱说,社会本身孕育着犯罪的胚胎,任何社会,作为其必然结果,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犯罪。他们的结论是,作为一个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犯罪现象,其发生是由社会原因决定的。